查看原文
其他

全网等国考出分:月薪3万,不如孤注一掷考公上岸?

新东方方老师 新东方教育 2024-03-31

风浪大时都想抱住桅杆,可抱住桅杆真的就安全了吗?意识到没有永远稳定的岸,思考清楚自己真正适合、想走的人生路,才是真正的人生出路。


——方老师说




近日,国考出分相关话题上了多次热搜,#国考成绩 等一个奇迹#、#国考给个痛快吧#,国考的热度,根本不亚于高考。



有网友还做了一张高考、考研、考公的对比图:


图片来源:网络


人数的变化、出考场的状态,让人感慨真是:


高考:轻舟已过万重山

考研:将登太行雪满山

考公:虽千万人吾往矣


很多网友直呼:太扎心了,尤其是今年刚考完的网友,1个多月前走出考场:


那真是做不完做不完,行测全靠蒙、申论练书法,一场酣畅淋漓的下岸……


图片来源:网络


煎熬在出分前到了顶峰,逢人就说考不上,夜夜祈祷到天亮……


考公生实在是太难了,今年有225.2万人踏入考场,笔试参考率约为86.2%。


全国来看,有11个省份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,其中有8个地区的最大竞争比超过了1000:1,竞争热度较高的前十个岗位报录比均超1700:1,最高报录比达3572:1,意味着1个人要与3572个人展开激烈的竞争


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多和报考条件的限制,“上岸”变得越来越难。那些上岸失败的考公生,人生走向何方?好不容易上岸的考公生,后来怎么样了?






01

把自己逼成现代范进

依然二次国考上岸失败

 

敏华是考公上岸失败者、或者说考公气氛组成员之一。

 

国考是她大二时就确定的目标,大三开始她就按部就班地复习了,每天6点准时出现在自习室门口,夜晚23点才回寝室;


考前的一个月,她干脆驻扎在通宵自习室,没日没夜地沉浸式复习,可以说她已经将参考书目过了不下三遍。

 

可是,当她走进考场,看到考题的时候,那些反模式化的新题,让平时刷题积累的做题技巧变得毫无用武之地,敏华整个人都是懵的。


第一年,敏华没有考上。

 

她并未放弃,依然觉得自己天生就适合当公务员,依旧按着自己的节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新一轮备考。


国考的日子很快来到,这一次,敏华拓展了思辨性答题方法,顺利通过笔试;然而,面试中被反超了,又一次落榜了。

 

经历了两次失败,她开始反思自己,几个月才调整好心态,后来,她尝试了教师编,或许是之前国考的经验积累加持,她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,现在的她在一所市重点中学任教,在转角处遇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


国考大军中有敏华这样转换跑道的人,也有跟考公一直死磕的人。

 

泽宇考了7年,进面30多次,几乎把他所在省市的面试班上了个遍,去年终于考上了。他坚持:年龄不是问题,只要没超35,没人能卡,大胆冲。


图片来源:网络


先不谈备考多年的经济、时间等成本,当面对上岸失败,像泽宇一样死磕真的值得吗?


好在泽宇最后上岸了,可如果最终没有上岸呢?另外上岸后的人生,真的是上了保险、如期望的稳定吗?


要不要再战,这是压在上岸失败的考公生心里沉重的石头。


自己适合当公务员、适合在体制内工作吗?考公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还是自己内心的选择?


月薪3万真的不如考公上岸吗?宇宙的尽头是考公,考公上岸的尽头是安稳吗?


这些问题,并不是每个上岸失败的考公生,在冲动再考前,会思考一遍。


02

国考出分那一刻

心底那句“我累了”终于可以说出口


博文本科毕业后就尝试过国考,因为自己学历和专业的短板,不幸落榜;之后几经磨练,博文觉得自己更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。


于是他在而立之年重新回到校园,开始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,为了只是毕业后能够一战国考上岸。

 

研二开完题,他就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,为他的国考复习挤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。


研三的整整一年,他的生活都是围绕“备考”二字展开的,图书馆—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,让他静下心来,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,加之他的一些社会经历,最后顺利上岸,考上了心仪的单位。


在大家为了毕业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,他是硕士班级中最早收获就业offer的学生。

 

六年的社会经验积累,让博文认识了自己,他用三年的宝贵时光换一次“触底反弹”。

 

其实,国考大军中有不少像博文一样,大龄非一战上岸的人,一边上班、一边学习、甚至一边带孩子,压着35岁的国考年龄线上岸。


图片来源:网络


考公,上岸是万幸,没上岸可能就是至暗时刻,毕竟背负的是全家的期待、高昂的沉没成本、可能越来越少的选择……


体制外可能确实太苦,有人可能觉得,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进入体制内虽然穷,但胜在穷得很稳定。


但体制内真的是避风港吗?真的工作节奏舒服吗?


在考公的人内心的焦虑和年龄是成正比的情况下,一边咽下成年人的苦楚,一边承受着考试的煎熬,这条上岸路到底还要走多久?


03

宇宙的尽头是编制

考公上岸的尽头是什么?


如今考公比考研更热,有网友戏称,不是考研考不起,而是考公更有性价比。研究生毕业也不好找工作,还不如直接考公。


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把考公作为第一选择,在职场摸爬滚打好几年的“打工人”也摩拳擦掌转战“体制内”。

 

南都大研究院推出的一份针对“你为什么要考公”的调查显示,位列前三的考公原因是体制内薪酬待遇有保障,体制内能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和就业压力大,分别占比81.01%、63.29%和59.49%。


于是大家默认考上是“上岸”,反之则意味着在水里挣扎。体制内是他们幻想的避风港。公务员稳定的收入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,是比升职加薪的“大饼”更具性价比的存在。


通过考试获得不确定下的安稳,考公是一件看起来下行风险很小的事。也能理解,风浪大时都想抱住桅杆,但抱住桅杆,真的就安全了吗?


大家都渴望上岸,怎知此岸连接彼岸,永远都挣扎在水中。上了这个岸,还有下个岸,前面总有一片更大的海。


现如今,考公考编已不再是“铁饭碗”了,体制内的工作强度可能比体制外不遑多让。


国考上岸后,也不能就此躺平,也要下基层、写材料、学习理论、处理群众关系:



可考公,却依然是大部分人唯一可以设想和期待的生活,这,才是问题的关键。

 

从前新年许愿,一夜暴富;现在新年愿望:命里带编!可自己真正适合的人生路是什么?


确实,考公热背后存在结构性问题,只有给大家多元就业、多元成才选择,才能真正缓解国考热;


才能让大家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选择,主动走出“国考之困”,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竞争激烈的国考中。


但从个体而言,意识到没有永远稳定的岸,思考清楚自己真正适合、想走的人生路,才是真正的人生出路。



尤其是30多岁的成年人,都在说:35岁是个尴尬的年龄,这一年像是人生的一个关口,一旦滑过去,很多机会好像也失去了;


在职场上,35岁也已被固化为危机的代名词。对于当下最热门的考公考编来说,35岁也是大多数地区报考年龄的最上限。


可过了35岁,编制的大门永远关上,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大门关上。


上岸、彼岸的概念是被制造出来,在它看似稳定和安全的设想之下,隐藏着更多现实。看清现实,保持向前,就永远不会沉溺。


参考文献:
[1]图数室:月薪三万,不如考公上岸?[2]ONE文艺生活:韩国人考公不要命

莫言不强求女儿

走看似稳定的那条路


每日互动

你如何看考公?
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~




面对小朋友,新东方有编程、美术、机器人、科学等素质课程,也有口才、写字、脑力、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,还有游学营地喔;

面对高中生、大学生,有留学咨询、出国考试、大学四六级、考研、专升本、成人英语;

反正,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,只要是你想学的,我们都有(嘻~)

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,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~




//

更多好看的

211师范毕业,身兼心理咨询师&家庭教育指导师,她不要太懂教育战胜AI赢40万、清华本硕博、门萨会员……追知识偶像,普通孩子能学到什么?高三老师被学生“告上法庭”!他却说:“我看到了教育的成效”

“在看”我吗?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